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法治建设刹歪风生财有道当示范

政务公开 2019-09-08 21:4881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桐梓县大河镇七二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因坐落于210国道蜿蜒盘曲的七十二道弯,享有“神州第一弯”的美誉。

  20世纪90年代,随着210国道车流量、人流量、物流量迅速攀升,七二村的村民盘算起“靠路吃路”。一时间,“公路飞虎队”“劫道班”“飞车大盗”空前盛行,黔渝铁路、210国道七二村路段“抢”“盗”现象屡禁不止。

  “以前,路况差、坡度高。雨天路滑,很多过往车辆会不慎掉入沟里,司机就会拿钱请我们帮忙推车。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故意把车推进沟里,这样就可以‘帮忙’出更多的推车费。”近日,村民张绍武面露尴尬地跟记者谈起过往。

  由于法律知识的欠缺,再加上找不到致富门路,很多村民铤而走险走上这条不正当的发财路。

  然而,这条路不但没让村民富裕起来,反而使他们的日子越过越穷,走上了犯罪道路。

  数据显示,从1993年到2004年的11年间,七二村违法犯罪人数累计达到261人,2人被处以极刑,违法犯罪的高发性和普遍性令人震惊。

  针对七二村这一发展顽疾,2006年以来,桐梓县司法局和大河镇党委、政府以“重法治、感党恩、淳民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着力开展法治宣传、普法教育,通过采取“德治、法治、自治”有机结合的创建方式,做到普法宣传教育“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有效提升了广大群众的法治观念和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形成了“群众遇事找法,化解矛盾靠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风尚。

  然而,法治建设并不容易。“刚开始,组织群众开院坝会普及法律知识,村民们根本就不愿意来,还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工作很难开展。”大河镇党委副书记娄刚说,在政府工作人员长期进村入户走访的努力下,村民们的思想开始慢慢转变。

  院坝会、拉家常、摆故事的普法宣讲活动屡见不鲜。在一次次法治教育的洗礼下,人们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乡风民情得到很大的改善。

  经过14年的发展与治理,七二村从曾经家庭犯罪率超过50%,到如今全村零违法、零犯罪、零事故、零上访,无毒、无黄、无赌、无邪。特别是开展刑满释放人员帮教,使其获得“思想得改造、致富有产业”的双重成果,探索出一条刑满释放人员帮教新路,为乡村振兴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如今,七二村有了大转变。在七十二个弯拐处,每个弯拐都竖立着一块醒目的法治宣传标牌,禁毒、森林防火、环保……内容各不相同。环境干净整洁,村里排列着一栋栋黄墙小洋楼。人们时常在文化广场上学习法律知识,随处可听到普法教育广播。村里形成了浓郁的学习氛围,爱学习已蔚然成风。

  依托森林覆盖率高达67%的生态资源优势,拥有夜郎古驿站、古盐道的历史文化优势,地处重庆“两小时”经济圈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及“天然氧吧”造就的凉爽气候优势,七二村全力构建“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的发展新局面。

  谈到收入,经营乡村旅馆的张绍武算起了一笔账,自家56个床位,生意好的时候,要增加临时床位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一年纯收入有6万多元,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像张绍武这样经营乡村旅馆的,七二村有55户、床位共4000余张。全村每年接待游客8000余人次,创收900万元。乡村旅馆户均收入16余万元。

  此外,村里还发展特色养殖和交通运输业。目前,已组建一支拥有33辆大中型货车的长途货物运输队。

  张绍武笑称,以前我们是“靠路而活”,现在也一样,不过现在的发展和以前有着天壤之别。以前违法,现在尊法、懂法,挣的钱用着更安心、更舒心了。

  桐梓县司法局局长李念说,将进一步狠抓全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和普法教育,增强群众法治意识,为乡村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法治建设改变了七二村的发展轨迹,一幅文明和谐、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谢国欢 娄勤丽)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