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80后青年返乡创业:这六年他用勤劳铸梦想

精准扶贫 2019-06-06 19:27143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6年前,隆昌市周兴镇斑竹林村10组的吕玉来毅然辞掉在沿海一带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创业。6年来的摸爬滚打,他不仅事业有成,更带动了村里数十名村民就近就业。

  去年初,他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受到村干部和群众的一致点赞——

  进入6月,天气开始燥热起来。机器轰鸣声中,吕玉来在一排运转的拉链生产机前来回踱步,或是理顺刚出来的半成品,或是指导工人操作,片刻不得闲。

  生于1981年的吕玉来,有比同龄人更老成一些的外表,说起返乡创业的事,他来了劲头。

  高中毕业后,吕玉来辗转于浙江、广东、成都等地的工厂从事尼龙拉链生产工作。在外务工10余年,他常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勉励自己,踏踏实实地边干边学,渐渐从一名普通工人做到带班班长,最后成功转变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经验也越积越多。

  和很多返乡创业者一样,与家以及家人的分隔,是吕玉来心中最大的遗憾。为了能照顾家中老人和孩子,2012年8月,他辞掉了薪水不错的工作,回到家乡斑竹林村,想要凭借自己的经验闯出一番事业。

  刚开始,因为能投入的钱比较少,无法扩大规模,吕玉来只能到河北等地买一些半成品回来自己加工。可因为在对产品质量把关上有所欠缺,一些产品达不到客户要求,就在这年年底,屡屡发生的退货现象,险些浇灭吕玉来的创业热情。

  “当时就只能躲在厂房里,看着退回来的产品发呆!”说到这段经历,吕玉来忍不住直摇头。有些产品的布边薄了达不到要求,有些产品的尺度小了被嫌弃,几吨重的退货堆在仓库,看得吕玉来心里直发毛。那段时间,他几乎成宿睡不着觉,即使在梦里,都在想办法如何解决眼前的困境。

  开弓没有回头箭,2013年,吕玉来决定背水一战。他拿出自己所有积蓄,又找亲戚朋友借来一部分钱,共投入50多万元购买了成套的生产设备,形成6条生产线平方米,并招募当地员工16名,在7月投产了。

  有了这些设备,生产不再受到原材料的限制,就在吕玉来以为自己可以大展拳脚时,却因公司规模小、员工多为新手等因素,公司这一年仍未盈利。

  “我们刚刚投入生产时是夏天……”在妻子胡玉霞的眼里,吕玉来是一个很执着的人。她回忆,当时天气闷热,厂房里近40度的高温,人即使不动都一身汗,吕玉来却能在厂房里一待就是一天,培训工人、指导技术、维修机器设备……有订单时,他忙着加班,有时夜里两三点才回家;生意淡时,他更要到处跑业务谈合作:“他是一个很能吃苦的人!”

  吕玉来那时引入的生产线,还仅仅只是上了一半的设备,要想有更大的出路,还必须要把另外的一半设备补齐。但资金哪里来呢?这成了吕玉来最头疼的问题。有一段时间,他除了紧盯生产,还要想办法四处筹资,而能借钱的亲戚朋友建厂时都借过了,一筹莫展之下,他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但又有点不甘心,放弃了,就意味着以前的所有努力都打了水漂,当初想要有所成就的梦肯定也无法实现了!”吕玉来说,2015年,他一咬牙抵押了自己的房产,申请到50万元贷款用于扩大公司规模,不仅把剩下的设备补齐了,还新增员工15人,把生产线条。

  两年的苦心经营,吕玉来的公司终于实现了“华丽转身”——固定员工达到30人,可提供居家灵活就业岗位50个,厂房面积达到800余平方米,每天可生产5号拉链2万米,可生产3号拉链4万米,年产值达到400万元!

  “时常看他开着车去送货,风雨无阻。”斑竹林村支部书记吕凤贵告诉记者,吕玉来的勤奋在村里有目共睹。

  公司的产品最初以销往隆昌市的化纤市场为主,没有其他销售渠道。但在2015年扩大生产后,吕玉来积极利用个人在外务工时积累的行业资源,经过科学的市场调研,积极拓展了公司产品销售渠道。

  “当时听人介绍说昆明那边有一个床上用品公司有拉链的需求,我就赶紧去了那边。”顾不得舟车劳顿的辛苦,吕玉来到了当地就直奔那家公司。但是,要想突破别人已建立好的合作关系很难,除了要有质量过硬的产品,更要有诚意。吕玉来答应对方,可以先试用,再决定签不签合同。就这样,凭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吕玉来逐渐打开了市场。目前,公司产品销售区域已扩大至成都、重庆、昆明、贵阳以及周边市(县、区)。

  让胡玉霞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发生在去年,因为原材料上涨,但一批货之前就说好了价格,吕玉来组织员工加班加点赶进度,最后不仅没有赚钱,反而折本1000多元!胡玉霞觉得有点亏,可吕玉来却觉得:“做生意,最重要是诚信……”吕玉来和这家公司一直合作至今,不久前,还签订了一份16万条拉链的订单。

  斑竹林村11组村民吕玉英今年49岁,在吕玉来的拉链厂已经上了6年的班,属于公司里的老员工。每个月2400元的工资,对于缺劳力和技术的她来说,是一项不错的收益。每天8小时工作之外,她还有不少时间来照看家里,可谓一举两得:“全靠这个年轻人,让村里很多人有了一个好‘饭碗’。”

  吕玉来的创新意识和远见给村里带来的除了活力,更带来了财富。目前,公司机器操作员工工资从最初每人每月1600元增加至2200元,手工操作员工工资从最初每人每月700元增加至1200元,帮助公司当地员工人均年增收1.5-2.5万元。

  公司员工大多是当地招募的村民,多数未接触过拉链生产行业,对生产技能掌握不熟。结合该镇农村家庭能人培养政策,吕玉来制订了公司员工培训计划,因材施教,逐步提升员工生产技能。通过1年时间的提升培训,员工生产技能均有较大提升,一方面提高了公司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为村上培养了家庭能人。

  同时,他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对员工报酬实施分类管理,对机器操作员工实行计时报酬制,对手工员工实行计件报酬制,提升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采取固定与灵活相结合的就业管理模式,为需要固定工作的农户提供长期稳定的就业机会,也为农忙之余需要灵活短期就业的农户提供平台。

  除了给一般村民带来好处,吕玉来还积极关心关注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初,11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郑咸英开始在吕玉来的厂里上班,因为有了稳定收入,一家人很快就脱了贫,如今还在镇上买了房。

  村支书吕凤贵告诉记者,吕玉来的拉链厂,一共为村里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了就业问题,为他们脱贫致富提供了保障。不仅如此,春节时,他还会给贫困员工家庭送去慰问金和生活必需品,得到了大伙儿的点赞。

  “2018年,他得知村上两户贫困家庭因要供孩子读大学而经济困难的实际情况,便为他们提供了灵活就业平台,可自主安排时间到公司来做工,以增加经济收入。”吕凤贵说,每当说起这事,吕玉来都觉得是小事,不足挂齿。

  2017年,在镇党委政府及村党组织的指导下,吕玉来的公司正式挂牌“农村家庭能人实训基地”,培训家庭能人累计100余户,而吕玉来个人,也在2018年隆昌市第一届“农村家庭能人”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引领型农村家庭能人”。

  2018年初,吕玉来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说,这才是他最引以为荣的一件事。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