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贵阳花溪区获批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前八月

乡村旅游 2019-09-16 09:39124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金秋9月,花溪区可谓“名利双收”。一方面,9月4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花溪区成功入选。另一方面,数据统计显示,今年前八个月,花溪区旅游接待总人数达3157.98万人次,同比增长26.67%;旅游总收入达333.02亿元,同比增长34.69%。

  立足于中心城市郊区,花溪区利用自身的生态、文化、区位等优势,按照“景城一体、产城联动、文旅融合、休闲度假”的发展思路,通过完善旅游休闲设施、丰富旅游休闲功能、壮大旅游休闲产业、提供旅游休闲个性化服务,不仅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还为全国中心城市旅游休闲功能区建设和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贡献了“花溪样本”。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道路单一、公交线路有限,美丽的花溪让不少游客望而却步。“过去,想带朋友去花溪玩很麻烦——景区分散且没有公交接驳,四处中转,时间都耽误在路上。”贵阳市民谢萍说,近两年,她发现花溪的交通变得便捷了,不少景区都有了专线直达大巴,“今年暑假陪北京来的朋友游花溪,真切感受到花溪旅游的发展和变化。”

  交通不畅,曾是困扰花溪区旅游发展的一个桎梏。花溪区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打通进出通道,让游客愿意来,容易来。

  2016年,借着打造国家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的东风,花溪区正式启动一轮大规模城市配套变革。在这一次的变革中,花溪区“内外兼修”,在提升景区景点设施,确保游客玩得好的同时,还通过优化路网结构、丰富交通工具等手段,力求打通进出花溪的任督二脉,让游客玩得畅快。

  “为了行得畅,我们做了大量工作。”花溪文化旅游创新区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花溪区目前已投资106.48亿元,改造完善48.99公里城市主干道路,织密旅游交通路网,启动60多公里绿道建设,串连起全域风景廊道。同时,开通旅游巴士和专线公交,实现“最后一公里”连接。先后建成占地2万平方米的市级旅游集散中心、4个旅游公路服务区、8处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占地200亩的省级(青岩)旅游集散中心也在加快建设中。

  “如今,外地游客来花溪,机场有直达的机场巴士,贵阳北站、贵阳火车站都有旅游快运专线和BRT公交,游客不必再去市区坐车。”该负责人说,除了在机场、火车站搭建快速通道外,花溪还将旅游高速公路连接到自家门口,为抵筑自驾的游客创造便利。

  目前,花溪的过境高速公路有3条,分别为北面G60国家高速公路(上海至昆明)、G75国家高速公路(兰州至海口)、南面G69国家高速公路(宁夏银川至广西百色),此外,还可通过贵阳市环城高速(花溪收费站、经开收费站)、花溪区南环高速(石板收费站、天河潭收费站、桐木岭收费站、孟关收费站)、贵惠高速青岩收费站、花安高速燕楼收费站等进出花溪。

  在打通外部交通的同时,花溪区也没有忽视内部道路优化。为一改过去花溪内部道路拥挤的情况,花溪区狠下一番苦功,不仅丰富路网,在规划设计上,更是明确花溪区主要交通枢纽和旅游集散中心至核心旅游区的道路情况要确保便捷、畅通。目前,从花溪主城区前往青岩古镇、天河潭、湿地公园等景区的道路均为城市主干道,设计时速平均为每小时60公里至80公里。“可以说,随着花溪路网交通的打通,基本实现了让游客来得容易,游得舒畅。”该负责人说。

  路通了,游客多了。花溪区又开始谋划如何“留下来”的问题。要了解不同的游客需求、要设计不同的主题线路、要将原本分散的景点串成线连成片,要与美丽乡村深度融合、有效互动花溪区在全域旅游的打造上,可谓不遗余力。

  “来到花溪,好玩的地方太多了!”9月8日,在青岩古镇,带着浙江亲戚前来游玩的市民蒋先生说,就在花溪区域内,他们都玩了两天。确实,依托国家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的打造,游在花溪有太多选择:

  湿地公园——孔学堂——花溪公园——天河潭——青岩古镇——红岩峡谷,涵盖花溪境内名气最大的爆红景点,被称为精品景区旅游线;

  花溪公园——黄金大道——花溪湖湿地公园,以“公园”为主题的生态湿地旅游线,让人感受大自然带来的心旷神怡;

  镇山村——龙井村——老榜河——扰绕村——云顶村,可以将花溪境内的山地民俗一网打尽;

  此外,久安古茶园——久安九龙山茶园——麦坪万亩果林串成的农旅休闲旅游线,小孟工业园区——板桥艺术村连成的工业文化旅游线,能给游客全新的感受和体验。

  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花溪区正融合打造高品质景区和跨界旅游产品。据介绍,花溪区如今不仅正加快恒大童世界、花溪湖等一批“吸睛”旅游项目建设,还深入推进“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山王庙“农夫果园”、达夯果园等都市农业观光园,黔陶、久安茶旅融合示范园区,以及融合数字工坊、大数据旅游企业总部经济的溪云小镇等。景区数量更加充足、景区类型更加丰富、景区品质更加臻美,正是如今花溪最真实的写照。

  “多亏这几年花溪大力发展旅游,过去是黑煤山,如今是绿茶山。”花溪区久安乡久安村的周二嫂开了农家乐,每天早起买菜做饭、接待游客、看管茶园,日子过得很充实。

  花溪区久安乡在上世纪90年代是有名的“煤乡”,当地老百姓终日靠挖煤为生。生于此长于此的姚麟忆清楚地记得,从前一出门,就只看得到黑漆漆的煤和脏兮兮的路。2010年,国家实施关停小煤窑政策后,久安结束了依赖挖煤挣温饱的历史,村民只能选择外出打工,煤山也日渐变成荒山。

  久安村村民冯永应有80余亩茶园,一年净利润20余万元。在政府“茶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下,他发展起从种植、生产、销售到乡村旅游一条龙的经营模式,成为当地有名的能人。“如今,久安茶不但远销到加拿大、美国、德国等国,本地的茶旅游也火了。”对于未来的发展,冯永应很有信心。

  在花溪区,像久安这样被花溪全域旅游带动实现增收的农户还有不少。久安茶、马铃西瓜、黔陶野生菌、麦坪布朗李等,都已成为新的花溪名片、地域符号。

  “农旅结合,除了从优化产品供给、丰富花溪旅游品种的角度考虑,更多的还是从扶贫立场出发,让当地百姓在旅游发展中收获产业红利。”花溪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花溪区把全域旅游创建与美丽乡村、脱贫攻坚结合起来,投资4.5亿元,带动两乡一镇13个村寨2万余人就业。如今,全区37个村寨将乡村旅游作为主导产业,部分农民年收入已达10万元以上。2018年,花溪区旅游收入370.87亿元、同比增长38.3%,接待游客3739.61万人次、同比增长27.69%。旅游业增加值约占全区生产总值的16.2%,旅游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22.1%,旅游对就业的贡献率达20.08%,旅游业已经成为花溪区战略性支柱产业。

  “花溪区现在正努力构建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花溪文化旅游创新区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说,坚持旅游效益最大化,以旅游产业带动增收致富为目标,让花溪区逐步实现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新跨越,“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把花溪建成全省旅游集散地、全国旅游目的地。”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