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创意农业财富观察 中国农村创意榜样范海全:让

招商引资 2019-11-14 23:57113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原标题:创意农业财富观察 中国农村创意榜样范海全:让生我养我的土地开出幸福之花

  致富不忘桑梓情,带领乡亲奔小康。从“老板”到“村官”,他没有豪言壮语,坚持用行动实践振兴故土的质朴情怀,用必胜的信念带领村民摆脱贫困,迎来幸福生活。他就是大榆镇改板沟村村主任范海全。今天我们一起聆听带领乡亲致富的范海全的故事。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跟师傅去西安谋生学木匠。那时很苦,常常在夜里蹲城门洞、睡大街、啃冷馒头,先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尽管生活艰难,但我不怨天尤人,反而更加努力学手艺。我想:天干饿不死手艺人,只要肯努力,总会有好结果。

  打工过程中有了一定人缘基础后,我便团结起家乡十几个年轻人,到西安以工队的形式承接一些小工程。凭着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精神和诚信做人的品行,2004年事业有了发展,在西安有了自己的装修公司。我每年都带领300多名射洪老乡到西安做装修,人均年收入上了8万元。从此,我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

  然而,2015年春节的那一次回乡,让我做出了影响我一生的决定。当时,我回到改板沟看望家乡的父老乡亲。一进村,看到大片大片的田土里草都长了人多深,几十年前的机耕道随时会陷住车轮,好多留守的乡亲依然住在破烂不堪的土墙房里……面对家乡的困境,我感伤不已。那时,我在沉思中萌发出了返乡创业、把家乡建设好、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致富的念头。

  恰好在那段时间,县上下派到村的、乡上的领导正着手帮助我们这个贫困村解决吃自来水、发展产业的问题,我和他们有了倾心的交谈。我想,他们外来人都来扶贫,我土生土长在这里,现在又有一些条件和能力,还有政策支持,我为什么不能为自己的家乡出一点力呢?

  春节后回到西安,我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到全国各地考察了十多种产业。最终特别看好一位重庆的朋友投资2亿多元建成的菊芋,也就是洋姜,提炼菊粉的企业,这个产业需要大量的洋姜作为原料。我心里有了底。但是为了稳妥,我又历时半年多,先后到珠海、银川、北京等高层次农合会、农博会去考察,深入了解洋姜系列产品的市场销路、产品前景,因为我觉得,在家乡与乡亲一起创业,我必须做稳做妥,绝不能有半点闪失。

  我把考察的结果和回乡搞洋姜种植的想法向妻子儿子说了,立即遭到反对:“好不容易从农村出来,装修公司干得好好的,还想回去吃苦受累?”“你把公司这么多事情丢给哪个?”但我早已定了主意。

  10月,我不顾妻儿的强烈反对和苦苦劝说,毅然放弃在西安苦心经营多年、每年上千万收入的事业,回到改板沟村。

  规模发展洋姜产业的想法提出来后,乡里、村里都特别支持,乡亲们都很高兴地答应用土地入股分红,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就有不少人变卦,有的说:“你二天搞不走了,我们到哪里去分红,不如给我们现钱!”还有的说,“土地荒得那儿又不得问到我们要饭吃,荒起就让它荒起!”打算用资金入股的人更不来了,交了股金的也要退股,我说,“不是都说好了的吗,怎么说话不算数?”他们却指着我的鼻子说:“你是不是在外头搞栽了回来圈钱的啊!”难听的话还有很多。

  面对此情此景,我整夜失眠:明明是想把家乡荒了的土地用起来带大家脱贫,咋个“好心当做了驴肝肺”啊?那时,我心里很委屈,真想不干了!可是回头又想,哎,那都是因为乡亲们穷怕了!这也不能全怪他们。于是,我给乡亲们承诺:“不管荒地、好地,只要入股,每年每亩保证不低于300到400元的收入。亏了算我的,赚了大家分红!”当鲜红的手印按上合同后,乡亲们吃上了定心丸,终于肯把土地拿出来入股了。

  为了更加稳妥,2016年,我们把大部分土地种上常规作物,首批只试种洋姜50亩,几个月后,洋姜全部被收购,每亩收益达到6000余元,人均务工年收入达到1万元,还有不菲的分红。

  洋姜试种的成功,给了我和乡亲们极大鼓舞。2017年春节,在村和乡上领导们的支持下,我们组织了40余名在外务工的人员共商脱贫大计,筹集资金600万元成立玉泰种植专业合作社,其中,我个人出资300万元。合作社成立后,全村200多户村民纷纷以土地入股,流转土地林地920亩。洋姜种植面积提高到了500亩,其余的林地和低产田分别搞起了跑山鸡养殖和生态鱼养殖。

  种植规模扩大了,必须通过机械化操作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要用机械,道路连通是前提。于是,我们决定修建社道水泥路和生产便道,100多万元的费用我主动一个人承担。

  为了勘探道路走向,我带着人在山上的草里、荆棘丛生的刺耙林里钻来钻去,衣服打湿了又穿干,划破了都不管它,手上、脸上被刺划出了血就用“绷迪”蒙上。为了让水泥路更直一些,就免不了要动乡亲们的竹林房舍。有户人家的老太婆听说要砍掉她家的一棵核桃树,就坐在树下又哭又骂,不准工人动树。我买了一些礼品上门,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终于做通了工作。另一户人家的“拖步棚”挡住道路走向,为了顺利拆去,我白天忙完了事情,晚上提着烧腊、好酒去和这家人的长辈喝酒,一直喝到晚上12点过,终于说通了他。担心他睡一觉起来又反悔,我立即组织连夜连晚拆,拆完后天都亮了,人也差点累瘫。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终于,村里10多公里的通社水泥路修好了,老百姓没有出一分钱,还从合作社里挣了好几十万元的务工费。水泥路通到村民家门口,许多人说出了心里话:“范老板儿硬还是给我们做了个好事!”

  到洋姜收获后,入股的乡亲分红加上务工,收入比过去种地翻了好几番。看到乡亲们分红时的笑脸,看到他们领工资时的喜悦,我从心底里高兴。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2017年换届选举,乡亲们竟然高票选我当村主任。既然乡亲们这么信任我,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唯有尽心尽力带着他们走出贫困,才对得起他们!唯有更好地改变家乡面貌,才对得起生我养我的土地!

  我回乡的第二年,已经在西安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了10多年的母亲看到我太忙了,就回乡帮我煮饭、洗衣,还像“生产队长”一样帮我排工、调工,与村民一道下地扯草、刨洋姜。回乡后,母亲好长时间都住在篱穿壁漏、一下雨就要用大缸小盆来接漏的“老房子”里。看着母亲受苦,我心里头很是难受!她老人家七十多岁了啊!该是享福的时候了啊!这么大年龄却还来为我操劳;而我把时间和资金都用在发展洋姜产业上了,连母亲住的老房子也久久没有改造。

  对于妻儿,我也感到内疚。我不仅把公司丢给了他们,在经开区建洋姜深加工厂的关键时期,还因为资金短缺,卖掉了在西安的两套住房!当时,急着用现金,不到5000元一个平方就便宜卖给人家,如果迟卖半年,价格就能翻一番。那是我和妻子多年打拼的成果啊,却被我低价贱卖了!后来,连我自己都有点惊讶:为了干好一件事情,竟有那样“破釜沉舟”的勇气!

  但是,我的父母没有责怪我,我的妻儿也没有责怪我。妻子还经常往返于西安和射洪,帮我处理洋姜生产、销售等事情。这一切,给了我更大的勇气和力量!

  为了提高洋姜产业附加值,我聘请专业科研团队先后开发出了“洋姜泡菜”“配方菊粉”,开发出了“菊粉”配方养生面条,注册了“菊裕膳”商标。“洋姜泡菜”通过在西安的“川渝商会”等平台推广,销路大增,乡亲们有了更大的收益。

  2018年,我们改板沟村种植洋姜800多亩,户平3亩多地,仅此项就户平增收上万元,村民获得务工费多达100多万元。由此,我们改板沟一举摘掉了“贫困村”帽子。

  今天,我们合作社已在金华镇、太乙镇、东岳镇扩大洋姜种植2000余亩,合作伙伴相继在巴中、重庆彭水、云阳等地新建了洋姜基地3000余亩,让2000多户贫困户和群众有了脱贫增收的保障,也为我们投资1500多万元的深加工厂提供了稳定的原料。

  一路走来,有过许多坎坷,许多误解,许多艰苦和辛酸。但走到今天,我不后悔,心中反而感到欣慰和幸福。

  让我欣慰和幸福的是:以前的路不平、灯不明、水不通、土地荒芜、人心不振、经济拮据、生活困苦的改板沟村;今天,家家用上了天然气、自来水,农村公交直接开到村委会门口,父老乡亲们纷纷脱贫。

  更让我欣慰和幸福的是:我们村100多户乡亲加入了合作社,以前常年在外地务工的10多名村民返乡成为生产基地骨干,3户人家利用“洋姜花节”搞起了“民居民宿”和“农家乐”,乡村振兴有了新门路。

  作为村主任,面对乡亲和组织的重托、党和人民赋予的荣誉,我下定决心要当好“领头雁”,把我们村建成“花园式”幸福乡村,建成以菊芋花为主要特色的生态观光旅游村和特色产业村。我们洋姜产业的规划是:未来三年,建成万亩洋姜基地;完成深加工标准化、现代化流水线车间建设;开发风味独特的洋姜休闲养生产品、高端健康食品,进入超市销售,并逐步进入到高铁、民航、星级酒店等高端平台。

  我一直认为,土地是有感情的,只要你善待它,就能从地里刨出金疙瘩!土地也是有灵性的,只要你深爱它,梦想就能生根、开花、结果。在未来的日子,我将不忘初心,倍加努力,让生我养我的土地开出幸福之花,让人生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赋予的重托!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