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市场化帮扶“特区建发”打造合作共同体

精准扶贫 2019-07-26 07:47186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2017年12月28日,深广公司打造的广安市新地标——深广展览馆开始试运营。

  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先行一步的深圳始终不忘“共同富裕”。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深圳对于全面小康的理解更是超越自身,不仅把目光牢牢聚焦在结对城市的帮扶支援、扶贫协作和合作共建任务,而且积极探索更可持续、更具“造血”能力的帮扶合作路径。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从今天起,深圳商报和读创客户端将连续4天推出报道,走出深圳看帮扶,力图描绘出一幅对口帮扶的长卷。我们的报道不仅要展现深圳高度的政治自觉,而且要介绍勇当主力军的深圳市属国资国企,尤其是主动作为、积极创新的深圳市特区建发集团,在市场化帮扶中走出“共享共赢”路,打造出若干个合作共同体。

  “深圳和广安的当前关系,已经突破传统思维里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帮扶和支援。更为恰当和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合作。”2017年底,四川省广安市委书记侯晓春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了“升级版”帮扶概念。

  帮扶是起点,合作是升华。2016年9月,深圳和广安签署产业园合作共建协议,由深圳市属国企特区建发集团与广安当地国企,联合组建了国有合资开发公司,通过市场化、公司化的运作来推动广安(深圳)产业园的发展。这在广安园区建设史上尚属首次。侯晓春认为,这个创新是革命性的,深圳对广安最伟大的帮助,是通过合作共建把行政行为转化为市场行为,将“一滴水”变成“一桶油”。

  一年之后,按市场规则建立运营的广安(深圳)产业园,已经拥有总投资达163亿元的比亚迪大西南云轨生产基地和广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两个龙头项目,并且在谋划将15平方公里的园区“扩容”,目标是3年建成千亿级产业园。2017年10月14日,新华社以《“深圳速度”助力“小平故里”腾飞》为题,报道了这里的产业共建情况。文章在结尾写道:深圳和广安“正在谱写一曲东西协作、川粤共同发展的豪迈乐章”。

  在帮扶中合作,在合作中帮扶,饱含深圳元素的帮扶合作乐章并非广安特有现象。深圳商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与深圳“结对子”的城市,不再停留在要钱要物的初级阶段,而是选择以产业共建为纽带与深圳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共同体。市场化的帮扶合作,正成为深圳与兄弟城市进行帮扶合作的新常态。

  在发展上先行一步的深圳,多年来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服务于中央、省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大局。从“先富带后富”到“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对口帮扶支援合作是深圳的自觉行动,也是一块闪亮的特区招牌。

  来自深圳市对口支援办公室的统计显示,按照中央和省部署要求,目前深圳共负责对6省(市、区)34个县的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省内部分包括全面对口帮扶河源和汕尾两市,省外部分包括对口支援新疆、西藏、四川甘孜、重庆巫山,对口广西百色、河池扶贫协作等。此外,深圳还先后与小平故里四川省广安市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等地建立对口合作机制,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促进深圳与当地要素合理流动、资源共享、园区共建,促进两地协同发展。

  在对口帮扶支援合作的特区行动中,拥有功能和平台优势的深圳市属国资国企,展现出深圳担当,体现出深圳速度,创造出深圳质量,树立起深圳品牌。

  比如,以深业集团为代表的市属国企,成为深圳对口支援新疆的主力军,2010年以来相继完成深圳援疆前指基地、喀什深业丽笙酒店和喀什深圳城一期三个援疆项目建设任务,目前正抓紧推进喀什综合保税区项目。其中,作为南疆首家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的丽笙酒店,已成为喀什对外接待和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总投资约31亿元的喀什深圳城,一期已建成甲级商务写字楼、大型超市、美食广场,成为喀什东部新城的突出亮点。

  深圳市属国企更是“领头羊”“拓荒牛”。特区建发集团、盐田港集团、燃气集团、水务集团、巴士集团等一批国企,是深汕特别合作区最早一批开发建设力量,在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和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勇当先行者,助力深汕特别区顺利起步。

  深圳市国资委总经济师何建锋评价说:“在对口帮扶工作中,这些优秀市属国企凸显了国企的综合保障和战略支撑功能,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主任、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总指挥产耀东表示,在未来发展建设中,深汕特别区愿继续与深圳市属优秀国企并肩前行,共享新城发展红利。

  参与对口帮扶支援合作事业,市属国企一直将政治责任、社会效益摆在首位。随着“造血”成为扶贫脱贫和帮扶支援工作的主旋律,同时也出于深圳自身产业拓展和对外辐射带动的战略需求,深圳的市属国企也在思考和探索一条更长远、更可持续的市场化帮扶之路,积极寻求帮扶公益和帮扶收益的平衡,寻求深圳产业空间拓展与帮扶地区脱贫奔康的利益双赢。

  “责任驱动是大局,情感驱动是助力,市场驱动是关键。”深圳特区建发集团相关负责人这样概括。

  作为2011年才成立的深圳“新锐”市属国企,特区建发集团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2014年以来先后深度参与了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汕尾及与四川广安的合作共建工作。围绕自身基础设施投融资建设运营、科技园区开发建设运营和功能性投资三大功能定位,特区建发集团以产业共建为核心,推进帮扶合作地区“基础设施+产业园区+产业配套”的开发建设,并力图按“合作共享、互利共赢”的市场化原则,建立一种新的长效帮扶机制,在帮助当地产业“造血”的同时,也实现企业帮扶收益的增值。

  特区建发集团相关负责人认为,与以往依据行政指令、单方面划拨援助资金的“输血式”帮扶不同,这种新机制更讲市场规律,更强调双方的互利性,更突出“造血”功能,更注重内生动力。其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两地资源优化配置等问题,从而大大增强双方合作的动力,形成输出方有推力、接收方有拉力的良性互动格局。

  在新机制指引下,帮扶合作工作上升到了特区建发集团的企业发展战略层面。三年多来,集团在河源、汕尾、广安三地累计投入资金51.45亿元,开发共建园区面积约23平方公里,为当地引入项目37个,总投资额达484亿元,集团系统共有182名干部员工派驻在当地工作。值得一提的是,集团在23平方公里园区资源中持有的合计144万平方米的土地资源,按照当地现时地价测算,均已实现增值。

  特区建发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场市场化帮扶合作实践亮点颇多,最有价值的便是三大创新。

  一是创新机制,探索建立了新的帮扶体制。一方面,因地制宜建立多层级两地协商决策机制,增强了政府宏观引导作用,保证了决策效率。另一方面,特区建发集团代表深圳市政府出资作为控股股东,分别与河源、汕尾、广安当地国企组建深河公司、深汕投控、深广公司三家合资公司,作为市场化实施帮扶工作的抓手和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的运营平台,同时专门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注册成立特建发东部公司作为全资子公司,配合帮扶工作进行产业配套项目的开发建设。目前,这几家公司已成为帮扶地区产业共建的主力军和助推器,推动了深河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国际物流港、深广比亚迪云轨生产基地等诸多里程碑项目的建设开发。

  二是创新模式,构建共享共赢的帮扶新格局。一方面,以产业共建为核心,结合深圳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建立深圳与当地产业联动平台,形成“前店后厂”“总部研发+生产基地”等新型产业园区投资建设和招商运营模式,推动深圳与帮扶地区产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协同发展,为帮扶地区引入、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留下一只“会下蛋的鸡”,并从根本上解决当地就业。另一方面,通过深圳企业、深圳项目、深圳团队的纽带作用,让市场化的深圳速度、深圳标准、深圳质量、深圳效益、深圳精神、深圳经验在当地落地生根,留下一笔无形资源。

  三是创新路径,招商与建设并重助推产业集群发展。一方面,高效有序推进产业园区的硬件建设,为产业共建筑牢基础;另一方面,对产业招商的时序、平台搭建、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突出产业链招商,重点聚焦行业龙头企业以及高科技高附加值、创新型技术型项目,保证产业共建的质量和生命力。2017年6月,特区建发集团在深圳举办了深圳、河源、汕尾、广安四地联合招商推广会,实现签约企业79家,协议投资总额超187亿元,年产值358亿元,推动各地产业共建迈出坚实的步伐。

  深圳与帮扶地区讲究市场原则和互利共赢的产业共建,同时也是对新时期发展“飞地经济”的一种探索。

  在河源市委常委、副市长、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总指挥王卫看来,深圳的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壮大受到土地、空间、人口、环境等方面的制约,这些短板恰恰是河源的强项,两地可建立“深圳总部+河源基地”“深圳研发+河源孵化”“深圳创新+河源产业化”等产业合作新模式,形成双赢局面。

  自2013年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深圳共协助河源引进合同项目400个,合同投资总额1400亿元。河源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黎意勇介绍,目前河源产业园区有超过50%的企业是从深圳转移过来的,这些企业在转移到河源后,大都获得了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汕尾,深汕两市形成了深汕特别合作区+汕尾新区、海丰县、陆丰市、陆河县产业园区的“1+4”产业园区格局,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信利TFT5代线、华为云服务等一批超十亿、超百亿产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试产投产。在深圳帮扶引进的产业项目中,80%以上企业均是采取“总部在深圳,基地在汕尾”的模式。

  在广安,市委书记侯晓春亲自挂帅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市政府出台了19项政策,从土地供应、利益共享等七个方面对广安(深圳)产业园的建设进行全方位支持,并选派13名当地干部到深广公司挂职,合力推动园区在短短一年内,全面形成大规划、大建设、大发展格局。

  汕尾则提出全面对标深圳和珠三角整治政务环境和提升办事效率,实现了社会投资、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提速70%。像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5个月的时间。而这一项目在2016年4月份投产后,当年实现产值35亿元、税收1亿元,拉动汕尾市2016年GDP增长1.3个百分点。

  “共建产业、共建园区正撑起汕尾实体经济脊梁。”汕尾市市长杨绪松告诉深圳商报记者,深汕产业共建对汕尾经济发展功不可没。深圳与汕尾已经超越简单的帮扶与被帮扶关系,形成了合作双赢格局。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