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四川“会改联”强基增能

换届选举 2019-07-10 00:15132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感谢大家选举我为社区妇联副主席,以后我将更加明白自己身上沉甸甸的责任……”即使已过去多日,刘志会依然能流畅地念出自己的“就职演说”。此前召开的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吉安镇三溪口社区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上,面对台下近100名妇女代表,身为当地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基地负责人的她承诺——“努力带领姐妹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3年时间里,在四川各地的农村社区,“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已召开近4万场,这意味着,借村(社区) 两委换届契机,已有近3.9万个村(社区)全面完成妇联组织“会改联”工作。“改建率已经超过七成。”四川省妇联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攀枝花、自贡、资阳、遂宁、眉山、甘孜、内江、雅安等8个市(州)已100%完成改建。

  “妇代会主任”到“妇联主席”,并非只是改变称谓。“现在,我们社区妇联执委15人、副主席2人、主席1人。”刘志会颇为骄傲地说,通过“妇联同事的互通信息,就更知道姐妹们的需求,接下来,我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把更多农村妇女纳入自己基地里就业。”

  “规范高效、充满生机、主动作为、有为有位。” 省妇联工作人员表示:“这就是我们对改建后村(社区)妇联的定位。”

  组织形式、工作方法的综合改变,让村(社区)妇联开启了“会改联”后的2.0时代。

  起初,50多岁的潘桂芳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官方称呼”从“主任”变成“主席”后,工作内容会发生多大的改变。

  “一开始就觉得,妇女工作这部分,还是个兼顾上就可以(的事)。”但是,潘桂芳很快就发现:“原来,我可以为村里的妇女们做那么多事。”

  翻开这位南充市高坪区石圭镇壁山村妇联主席的2016~2017年工作日志,密密麻麻的,全是一项项具有针对性的工作。

  “自从她成了潘主席,我们村已经好多年没得这么热闹咯。”在村妇联办公室外,一位60多岁的大妈一边说,一边向潘桂芳确认:“今晚没得雨,坝坝舞还是要继续吧?”

  在村里,妇联的凝聚力就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如今在壁山村,每天晚饭后,只要天气好,50多名妇女就会聚在村委会的院坝,欢快地跳起坝坝舞,“这已经成为我们的‘常规节目’。”潘桂芳说:“跳跳坝坝舞,打麻将的人都少多了,姐妹间互相交流一下,锻炼了身体,晓得了妇联、支持妇联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处于最基层,农村社区妇联组织正是“群众工作群众做”的天然实践地。“会改联”,也因此成为妇联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四川省妇联主席吴旭看来,把村(社区)妇联组织改建成为凝聚人心、团结妇女、引领风尚的组织,同时探索建立村(社区)妇女自治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就能够最大幅度增强基层妇联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

  从村妇代会到村妇联,潘桂芳介绍,如今,面对三留守群体,可以提供学习、培训、娱乐等服务;面对志在脱贫致富的妇女,可以提供“学会就用得上”的技能培训;面对关系紧张的婆媳,可以送上“双方都听得进去”的家庭调解、家庭美德培养……

  “有时候感觉,村上的事儿,找妇联比找村‘两委’还管用。”一位村干部说:“我们村外出务工的多,妇女就是村里的主力,现在有了妇联,还真是一呼百应。”

  妇女有事儿想着找妇联、遇事儿愿意信妇联,正是因为“能提供她们需要的服务。”说起壁山村的变化,潘桂芳满是骄傲。

  “没想到,那么多优秀的妇女,如今都成为我的‘同事’咯。” 刘志会说,自己的主业还是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基地,但和本地各行各业的优秀妇女代表一起成了“妇联的人”后,她总觉得:“如果不一起为姐妹们做点什么,好像都对不起那一张张选票。”

  与刘志会一样,在三溪口社区妇联的15名执委中,有一批女致富能人、女企业负责人,这些本地的女“老总”们一合计,何不利用这一优势,进一步拓展妇联组织的影响力?

  很快,在南充市妇联的支持下,她们有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把妇联组织建到产业上,用更近的距离引领女性参与创新创业——在全区果蔬产业上建立妇联组织3个,在养殖产业上建立妇联组织2个,在民营企业内建立妇联组织7个,以组织引导促进企业女性积极向上。

  “通过‘会改联’,选配兼职、培育骨干,一大批政治素质较好,能积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带领妇女群众脱贫致富,热心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做好事、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基层妇女干部和致富带头人走上妇女工作岗位,形成专兼职结合、优势互补、充满活力的基层妇联干部队伍。”说起“会改联”带来的基础队伍扩容增效,省妇联相关部门负责人很欣喜。

  截至目前,四川省村(社区)共选出14.6万余名专兼职执委。基层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程度得到提高,增强了妇联干部队伍群众性、广泛性和代表性,充分地发挥了村(社区)妇联组织联系凝聚妇女群众的作用。

  在成都市武侯区,13个街道的87个社区已全部建起妇联,总计产生妇女代表2697名,选举执委435名、兼职副主席174名、主席87名,进一步充实扩大了基层妇联组织成员;在眉山市彭山县,会改联已实现全覆盖,共选举产生执委759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比例56%,平均年龄为41岁,共涉及19类行业,其中技能型女致富带头人占38%,专业型女人才占22%;遂宁市赤城镇禹城村妇联改建后,打破行业分割的限制,将“妇”字号专业合作社、农家乐等行业的6名女性骨干纳入到村级妇联组织,担任兼职副主席或执委,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利用各自的工作平台和专业优势发挥出“带头人”效应。

  做好“会改联”,村“两委”换届是一个有利节点,更是一次党建带妇建的生动实践。

  “我们就是抓住了换届的好机会。”潘桂芳介绍,壁山村妇联在改建过程中,积极吸纳女致富带头人、女党员、女能人、优秀女村干部、社会组织负责人等加入,才让“我们现在工作起来这么有活力。”

  “在村里和社区,1个妇联组织的服务能力有边界,但如果让‘N’个各界女性共同参与,迸发的能量是巨大的,妇联在基层的阵地也就更坚实。”群团改革研究者、复旦大学教授郑长忠表示。

  去年4月,戴育如受南充市妇联委派,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到壁山村参与巾帼脱贫行动。面对村民一次次问起:“妇联是干啥的?”她说:“心一下子就有些凉了。”

  怎么办?与村民们先熟起来,要靠自己的双脚。打定主意,戴育如开始一家一户地逐个拜访,让村民对这个从城市来的“妇联人”渐渐熟悉起来。

  在她的申请下,四川省妇联项目“农村巾帼互助队”正式来到壁山村,同时通过辐射带动周边几个村,扶弱济困、卫生督查、坝坝舞排练、安全看护等志愿服务,正基于此,当地率先成立起四川首支镇级脱贫攻坚社会力量帮扶服务中心。

  一位位曾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妇女,带着期望加入互助队,共同寻找摆脱贫困的方法。

  正是在戴育如和她的志愿团队共同努力下,壁山村的贫困妇女开始看到努力的方向。如此与妇女群众心贴心,在不久前举行的村妇女代表大会上,戴育如也被选为村妇联主席,“虽是兼职的,一点儿也不影响我为姐妹们服务的热情,毕竟,扶贫可不是只依靠党委政府。”她说。

  靠着将心比心,壁山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清晰地认识到,最初“等靠要”远不如当下“不等不靠不要”来得提气。

  “只有准确把握妇女群众的需求,我们才能踏踏实实走完服务妇女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吴旭说。

  通过不断扩容升级,一个志在有深度、有广度、有精度服务基层妇女的四川样本,正在形成。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