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创建和谐社区、活力社区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精准扶贫 2019-07-30 18:46154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2016年实施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六盘水市共规划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74个,搬迁26336户10407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027户72949人。六盘水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始终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当头炮”和重中之重,坚定不移贯彻易地扶贫搬迁“六个坚持”,以全面落实“五个三”经验为落脚点,把群众搬入新居后的融入与生计作为重点。在2017年2月28日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指挥部第十三次会议上开始提出创建两个社区目标,历经第十四次至第十七次指挥部会议不断充实和完善及各安置点的探索和实践。在2017年12月29日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创建“两个社区”,“一要有人,二要有经济活动,三要形成内部循环、打通外部循环”的具体要求。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结合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引导搬迁、保障后续、治理体系“建、引、保、治”四个环节,在市指挥部第十八次会议上形成创建“两个社区”32字标准,即创建“邻里和睦、守望相助、平安稳定、精神充实”的和谐社区与“入住充分、就业充足、生活便利、内外相连”的活力社区,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强化制度约束,规范社区搬迁群众日常行为,营造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注重教育引导,开展培训及主题活动,促进社区和睦团结;建立调解机制,畅通民情沟通渠道,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发展民间组织,引导搬迁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推动搬迁群众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照、相互提醒;加强法制教育,解决利益矛盾,促进社区内部和谐稳定;提升防控能力,建立防控预警系统,严防犯罪行为滋生;搭建交流平台,丰富活动载体。构建“邻里和睦、守望相助、平安稳定、精神充实”的和谐社区。

  落实易地扶贫搬迁系列政策措施,解决搬迁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实现人口全入住,确保社区人气活跃;深化三变改革,确保资产全利用,解决搬迁群众后顾之忧;整合培训资源,开展劳动力全培训,提升搬迁群众就业技能;多方式提供就业岗位,落实搬迁户全就业,全面消除“零就业”家庭;因地制宜建好“十个一”工程,畅通内外循环。构建“入住充分、就业充足、生活便利、内外相连”的活力社区。

  六盘水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创建“和谐社区、活力社区”工作,将通过三年的时间,经过试点先行、全面推进、巩固完善三个阶段,使安置点搬迁群众逐步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学、病有所医、业有所扶、娱有所乐的“五有”格局,不断满足搬迁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增强搬迁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枝特区新窑镇那玉坝安置点,共安置231户1164人,均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分别来自13个行政村75个村民组。

  ,成立了新村党支部,把支部建在群众中;成立了新村理事会,对新村开展日常事务管理;设立了警务室,加强新村社会治安管理。

  :新建了新村书屋、棋牌活动室、卫生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丰富搬迁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解决日常生活疑难问题,让搬迁对象迅速适应和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在新村设立农贸市场、爱心超市、农村电商服务站、家政服务公司、青创会、锦绣坊及工匠房等,丰富新村业态,为搬迁群众创业就业、安居乐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按照“三变”模式,实施“3个1万亩”(茶叶、核桃、竹子各10000亩)和“5个5千亩”(刺梨、精品水果、枇杷、猕猴桃、中药材各5000亩)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三块地”的落实,将搬迁户1513亩土地入股各村专业合作社,实现产业全覆盖。二是

  充分利用位于“六六”高速匝道口,临近102省道和即将开通的“安六”高铁陡箐站等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高速匝道经济,打造“鸡火锅一条街”,弘扬本土饮食文化,培育饮食业态,让部分搬迁农户从事餐饮业,通过创业解决收入问题。

  最大限度地争取水城县经济开发区的帮扶支持力度,组织搬迁农户到经开区进行技术技能培训,在安置点建立扶贫加工厂,引进企业小工厂代生产、代加工店,依托本地资源和区位优势,逐步建立起村寨加工作坊。

  将“农旅一体化”融入安置点整体规划中,在安置点打造苗族音乐坊、农民画坊、民族服饰坊、民族饰品坊等民族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团委、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作用,在安置点建设“锦绣坊”、“青创汇”、“温暖帮扶超市”等服务点,实实在在解决好传统手艺人就业收入、青年创业及搬迁户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公司于2018年1月开始组织搬迁户劳动力160余人参加培训,于3月初正式投产。目前,搬迁户劳动力已有70人到岗,待变为熟练技术工人后,月薪可达4000元左右。到2019年,该鞋厂员工可达1000人以上,将以易扶搬迁劳动力为主招录员工,较大程度覆盖陡箐镇2个年度安置点搬迁群众。

  全面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精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若干政策意见》和《中共六盘水市委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三”工作实施意见》,实现“邻里和睦、守望相助,平安稳定、精神充实;入住充分、就业充足,生活便利、内外相连”和谐社区、活力社区目标。

  1.强化制度约束。健全居规民约,规范搬迁群众日常行为,倡导社区居民语言美、行为美,营造居民间互相尊重、文明礼让,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

  2.注重教育引导。因地制宜建立“新时代讲习所”,开办“道德讲堂”、“妇女夜校”等,组织搬迁群众开展感恩、道德、“三新一清洁”、文明礼仪、家庭美德等教育培训。深化“明理知耻·从德向善在社区”主题实践活动,弘扬推己及人、遵守规矩、谨守本分、明辨是非、温和友善、诚实守信、忠国爱家的传统美德。促进社区内外团结和睦,融洽和谐。

  3.建立调解机制。建立社区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畅通民情沟通渠道。实行社区居委会错时上下班、全日值班、节假日轮休、首问负责、一岗多责等工作制度,推荐网格员、院长、楼长,实行网格化管理,适时召开院坝会,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推选一批威望高、素质好的群众调解邻里纠纷。

  4.发展互助组织。大力指导培育群众性服务组织和团体,组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小学生临时看护中心、邻里互助组、红白理事会、帮帮办等组织,引导搬迁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形成搬迁群众相互帮助、相互关照、相互提醒的良好风尚。

  5.加强法制教育。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大力倡导居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引导搬迁群众用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促进社区内部和谐稳定。

  6.提升防控能力。坚持防范与打击并举,因地制宜在安置点设立警务室,建有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区综合网络防控预警系统,严防犯罪行为滋生,确保社区平安稳定。

  7.搭建交流平台。建设乡愁馆、多功能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广场,配备社区文化娱乐活动指导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开展活动。优选一批素质好、热心公益搬迁群众组建活动委员会,负责社区活动相关事宜。

  8.丰富活动载体。开展全民阅读、文化表演、风采展示、全民健身(广场舞)、趣味体育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搬迁群众业余生活。开展文明家庭、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比活动,设立光荣榜,传递正能量。

  9.人口全入住。落实旧房拆除复垦、盘活“三块地”,消除“两头住”现象,让所有搬迁群众安心迁入城市安置区。丰富产业业态,提供稳定岗位,解决搬迁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有效减少长期外出务工群体,保持常住人口密度,确保社区人气活跃。

  10.资产全利用。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化管理、贫困户参与、公司保本微利”经营模式,组建移民发展公司或明确一家县级平台公司,负责流转收储搬迁群众“三块地”,盘活经营迁出地、安置点各种资源。深化“三变”改革,实现各种资源全入股,让搬迁群众资产有收益,解决搬迁群众后顾之忧。

  11.劳动力全培训。整合人资社保、扶贫、农业等部门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培训资源,对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开展全员培训,提升搬迁群众劳动力就业技能。针对市内外企业用工需求和搬迁群众劳动力特点,因人施培、因产施培、因岗施培和全员培训,提高人岗匹配度。

  12.搬迁家庭全就业。落实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搬迁群众、周边企业岗位优先吸纳搬迁群众、周边产业岗位优先聘用搬迁群众、社区公共服务岗位优先推荐搬迁群众等多方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群团部门积极参与,因地制宜创建“凉都工匠场”“凉都锦绣坊”“凉都青创汇”“凉都扶贫工厂”,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拓展就近就业,加强与市内外各类产业、工业园区对接,收集整理适合搬迁群众的就业岗位,以安置点为单位,每两个季度至少开展1次就业岗位推送活动,推动自愿就业。针对搬迁群众不同家庭、不同劳动力需求,召开专场招聘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推荐,确保有劳动力搬迁家庭户均1人以上就业,全面消除搬迁群众“零就业”家庭。

  13.配套设施完备。完善水、电、路、讯、气、广电云、文体娱乐、绿化靓化等基础设施和老年人活动中心、儿童托管中心、超市(便利店)、广场、便民服务窗口、综合管理用房等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建设文化广场、宣传栏、公共卫生间、休闲桌椅、球场、健身设施等活动场所。实现安置点“广电云”全覆盖。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14.组织机构健全。结合安置点及周边居民数量,以“有人管、管得好”为原则,合理设置社区党支部、居民委员会。将一批政治坚定、工作务实、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党员选入社区党支部领导班子。依法依规设置社区居民委员会,配齐网格员、院长、楼长,实行网格化管理。有条件的社区,建立工会、团委、妇女组织,共同强化社区管理服务。

  15.政务服务到位。依托安置点综合服务中心,切实加强对社区服务的统筹,分类指导和日常监管,不断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完善社区“一站式”服务,卫生计生、公安、民政、人资社保等相关部门配齐相应办公设施并派驻人员开展服务,建立完善的便民服务制度及工作台账。为搬迁群众落实户籍管理、就业、就学、就医和社保、医保、养老保险等提供便利。

  16.内外互融互通。用好用活扶贫发展基金、小微企业补助等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个体工商户、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在安置点创业、领办企业、开办超市(便利店)、电商服务站,解决搬迁群众就近买菜、购物等日常生活需求,促进安置社区内外融合,推动商业互通;配置适宜产业,拓宽就业渠道,提升搬迁群众就业技能,让搬迁群众有就业、有收入,推动经济融通;利用社区宣传专栏,发布惠民政策、就业创业信息、市场信息等;充分利用现在信息手段,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和社区网站,实现社区信息资源交互,加快安置点与城镇或城市融为一体,推动信息互通;安置点道路与城市(城镇)连为一体,开通便民公交,合理设置停靠站点,方便群众出行,推动交通畅通;工、青、妇等适时以小区为核心,组织小区内外群众共同开展系列公益性文化活动,加速农民向市民转变,用活动和志愿服务推进搬迁群众与原住居民的人缘相连,推动人脉连通。

  (一)试点先行阶段(2018年)。各县(市、特区、区)、钟山经济开发区2018年3月底前制定完善创建方案并启动和谐社区、活力社区创建工作。2018年11月底前完成1—2个示范点创建工作,并开展自评合格后向市级申报验收,12月底前,市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组织对各地示范点创建情况进行抽查。

  (二)全面推进阶段(2019年)。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以全市200户以上安置点为重点,全面推进和谐社区、活力社区创建工作。

  (三)巩固完善阶段(2020年)。进一步对标对表,认真总结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分析和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因地制宜补齐短板,因势利导做强长板,巩固提高创建成果,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市、特区、区)、钟山经济开发区将和谐社区活力社区创建工作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攻坚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谋划,认真制定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党政主要领导亲自上手,协调各方力量,统筹配置资源,落实经费保障,层层压实责任,为创建工作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二)强化经费保障。县级人民政府整合扶贫基金、各行业各部门项目资金,落实和谐社区、活力社区创建经费。市级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创建达标的和谐社区、活力社区按安置规模给予资金奖励。

  (三)强化督查考核。各县(市、特区、区)和钟山经济开发区要细化责任分工,明确各部门职责,完成时限。市直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作为,指导支持县级行业部门做好相关工作。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指挥部采取实地督查、明查暗访等多种方式,对创建工作调度督查,定期通报。

  (四)强化宣传动员。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创建和谐社区、活力社区的良好氛围。

  主办:六盘水市生态移民局 地址:六盘水市钟山大道十二层大楼六楼 联系方式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