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百度一下!

康保:易地扶贫搬迁搬出好日子

精准扶贫 2019-07-25 15:27113未知村民自治信息网

  长城网讯(记者周亚彬)张家口康保县地处河北坝上西北部,辖7镇8乡,农村人口24.4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1197人,有贫困村155个。作为全省唯一一个没有地表河的县区,康保县水资源匮乏,无霜期不足百天,加上土地沙漠化,严重制约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致使农民靠天吃饭。农村人口流失严重,青壮年劳力举家外出,农村空心率达70%以上,留守人口平均年龄64岁,“房堵窗、户封门、村里见不到年轻人”现象普遍存在。39%的贫困人口住房不达标,从一定程度上讲,“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在康保具有区域性和整体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康保县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当头炮”,作为解决生存、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群众“挪穷窝”、“拔穷根”的治本之策,统筹谋划、强力推进。

  “我做梦也想不到能住上这么宽敞的大房子,比我家原来的土房好太多了。”来自照阳河镇黑坝沟村的吴志玉老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诉说着搬迁前后的沧海桑田。

  今年已经79岁高龄的吴志玉是一名,复员后当过老师、做过小生意,收入也仅仅能勉强维持生活。搬迁之前,一家人挤在三间土房里,这三间由黄泥土和黑瓦片组成的房子已经有六七十年的历史了,在树林茂盛的半山腰上摇摇欲坠,门前的小道已经被青苔和野草侵蚀,房墙上被岁月冲刷的痕迹清晰可见。两位老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了大半生。

  2018年1月份,吴志玉老人所在的黑坝沟村村民集体搬迁到了康保县县城的集中安置区,搬进了新房子。看到新家的那一刻,吴志玉老人眼角泛起了一丝泪水。“感谢党,感谢易地搬迁!让我这个岁数还能进城、住上楼房!”抹去眼角泪水的吴大爷说道。新房子洁白的墙壁、宽敞的客厅、干净的厨房都让老两口倍感喜悦。“完全没有想过,自己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吴志玉笑着说。

  搬迁之后,吴志玉与老伴每天在小区里的健身广场锻炼身体,牵着老伴的手,在自家楼下悠闲地踱步,安度晚年。

  和吴志玉老人一样,今年69岁的张文华也是2018年1月份的时候搬到集中安置区新家的。刚搬来时,张文华老两口被眼前的新家给“吓到了”:一幢幢造型别致的楼房映入眼帘,给人的感觉既精致又时尚;小区内绿化带、水泥路、健身广场应有尽有;附近超市、饭店、医院、学校配套齐全;新房有电梯、家里水电暖全都有……而这么好的房子,张文华老两口按照每人不超过25平方米,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3000元的标准,一共掏了6000元就住进来了。

  “感觉和做梦似的”。张文华告诉记者,她以前在山区老家的时候,每年最怕的季节就是冬天,因为太冷了。为了取暖他们老两口就去捡一些干树枝和牛粪来烧。而且早些年张文华得了脑梗,腿脚不利索,落下了残疾。天冷的时候腿疼得厉害,在老家根本不敢出门。

  “搬到新家后,我的腿就好多了,至少屋里暖和了,在家做点饭干点家务啥的没什么影响。”在她家墙上挂着一个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25摄氏度。屋里暖和了绿植生长的也很茂盛,吊兰、滴水观音青翠茂盛,橘子花艳丽动人。

  “以前在山区,冬天这些花都种不活。现在不一样了,既然搬进了新的环境,就要有点新气象啊,你说是吧。我平时也不出门,就在家养养花,也让这个家更温馨一些。”

  2018年康保县已建成14个集中安置区,在完成38个村9283人搬迁任务基础上,全面启动了2018年72个村19892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圆满完成了“十三五”期间110个自然村、29175人的搬迁任务,搬迁人口规模居全省第三。其中,县城经开区附近集中安置区安置19831人,在县城集中安置区中,总规模居全省第一。

  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量大、任务重、时间紧的实际,康保县坚持“有霜期抓前期,无霜期抢工期”的办法,创造了坝上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入住的历史记录。

  据康保县易地扶贫搬迁施工二标段项目负责人侯俊松介绍,对此次易地扶贫搬迁施工的楼房质量有整套的保证体系,虽然建设时间短,但是质量大家可以放心。“从人员到资金都做了充足的准备,原材料进场,到复查检测,每一步都严格把关,房屋的抗震等级也达到了七级设防。我可以拍着胸脯说,房屋质量绝对没有问题!”侯俊松自信地向记者承诺。

  为了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进度,康保县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提前启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压茬推进,研究出台了多项制度,实现了“搬迁项目、一次会议、多个部门、集中审批”,只用了一个半月时间,就在全市第一个办结了土地、环评、招投标等所有前期手续,2018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了主体工程,11月15日前所有建档立卡搬迁群众领到了新房钥匙。

  康保县在赶工期的基础上,始终将“质量第一”的理念贯穿始终。制定出台了《康保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方案》和《康保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质量“四个监督”实施方案》,由国有城投公司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主体,实行规划、标准、招投标、质量、管理“五位一体”,全面推进专业监理、审计监督、部门监管、群众监督“四个监督”,全力保障工程质量,确保建成全省一流工程,经得起历史和群众检验。

  康保县针对搬迁群众普遍存在的“故土难离别、人生地不熟、办事不方便、就业无门路”等实际问题,创新后续服务管理,为搬迁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裁剪,拼接,粘片,喷胶,缝制……在康保县恒太皮具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百余名女工正在紧张地忙碌着,代存芳就是其中之一。从老家的土房到县城里的楼房,代存芳不仅收获了宽敞舒适的新家,还收获了新的工作。

  “我家四口人,以前的时候只能在家门口种点地,一年到头也赚不了什么钱。去年搬到县城后,小区内定期就会发布各种招聘信息,很多都是专门针对我们贫困搬迁户的。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过来了,在这里有专业的老师对我们进行培训,现在我操作起来越来越熟练了。”据代存芳介绍,她在工厂如今每个月能赚2000多元,生活有了保障,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康保县按照‘公司基地+乡村车间+贫困群众’的方式,全力助推就业扶贫。我们公司积极响应号召,不仅吸纳了一部分留守妇女前来车间工作,制作皮具。还吸纳了108名无法或不便外出的易地搬迁贫困劳动者在家就业,公司派人上门服务。做到了材料送上门,收货到家中,工资发手中,不用出门就能有事做,月挣1000多元,帮助他们重新找到了获得感和幸福感。”恒太皮具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袁晓军说,明年,公司计划扩大规模,在县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17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可提供约1500个就业岗位,帮助更多搬迁居民实现就业脱贫。

  信息化服务中心大厅里,工作人员正在查看贫困居民登记信息。记者 周亚彬 摄

  针对县城集中安置人口,康保县通过成立康保县创业就业孵化基地,组织就业培训5000余人次,进入经济开发区嘉康蔬菜、乾信牧业等企业打工。定期举办招聘会,向北京、廊坊等地转移就业,目前已有3834名搬迁群众实现就业。针对乡镇集中安置人口,依托各乡镇资源禀赋和自然条件,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种植、舍饲养殖厂区、手工业“微工厂”等,帮助搬迁群众从事特色产业就业3331人。通过设置保洁员、治安协管员等公益性岗位就业15066人。另一方面,针对无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通过光伏扶贫、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和政策兜底等措施,覆盖、扶持贫困户12125户。

村民自治信息网 Copyright @ 2011-2019 中国村民自治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邮箱地址: